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112章 贫民习艺所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/>
    玛侬手指绞着灰扑扑的裙边,没法撒谎,也不想撒谎:“为了我的孩子。我不想让他只能吃饱而已。我想攒点钱……至少可以让他学点什么,不要像我这样……”

    玛丽不置可否。

    “你觉得,跟别的救济院相比,这里的人是不是有点少?”

    “确实是这样。”这是玛侬早就存着的疑惑了。就算把病人都安置在别的地方,剩下的人也不该这么少。

    玛丽轻轻一笑:“米莉,你可以告诉她关于习艺所的事么?顺便告诉她,很快女子习艺所也会开设。”

    一位叫保罗·斯莱克的学者在他关于英国早期救济制度的论文中这么说:英格兰对欧洲福利政策的首要贡献不是征收全国性的济贫税,而是贫民习艺所。

    《雾都孤儿》描写过贫民习艺所;主人公在这里受尽了压迫和磨难,因不堪忍受而逃离。

    严格地说,按照后来的观点来看,贫民习艺所相当不人道。它的英文名是workhouse,顾名思义,实际就是个“劳动改造所”,是把没有工作、居无定所的流民,当做囚犯来管理。“习艺所”这个词,则是在清末年间,终于开始睁眼看世界的官员、学者在西方考察游历时,隔着一层模糊的玫瑰眼镜看到它,而做的翻译。

    然而,后世看不人道,不代表在当时就不先进,否则它也不会使得清末有识之士纷纷游说建议、甚至身体力行地效仿了。

    玛丽承认,完全照搬此时的英国式习艺所,对她这个控制狂来说有很大吸引力。

    试想一下,假如巴黎的贫民们都被分别集中在几个工坊里(最好是在郊外),每天进行精疲力竭的劳动,使他们没有精力去胡思乱想;同时让他们吃好睡好,额外发些奖金(最好是计件的,让他们的热情集中到如何更快更多地生产上去),攻打巴士底狱的人不知会减少多少?

    但她办不到。一来她毕竟还有后世的人道观,何况假如处理得不好,可能会使民众产生新的抵触情绪,二来,她现在也没有任何强制力保证实行,只能以引导为主。

    玛侬并不知道背后这些纷纷扰扰;光是听着米莉的简介,她就心驰神往。

    “你是说,救济院会给我们找到工作?”

    来救济院的人形形□□,有好逸恶劳、得过且过的,也有像玛侬这样,真心想通过工作改变生活的。他们的烦恼就在于此:既无学识,又无技艺,只能卖力气,又不稳定,有上家没下家,几乎只能碰运气。像玛侬这样的女性,更是连力气都不好卖,去工厂当女工,薪酬也只是男性的一半。

    如果救济院能帮她找工作,那简直比一次性发一周的救济金更让她高兴。

    不管救济院打算怎么办——是把她介绍到工厂去,还是干脆自己开办作坊,她都乐于尝试。

    “但是首先得学认字。还要学怎么用工坊里的机器。”

    玛侬狠狠地掐了一下自己的手臂。她没听错吧?

    “上帝保佑!我们的王储妃简直是圣女!我愿意学,我都愿意学!”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