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56章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,我想着,此事不说十拿九稳,七成希望还是有的。”

    她摸了摸朱常洵惊疑不定的脸,“湖广熟,天下足。你身在荆州,虽有旁的藩王在,可到底是当朝天子的皇子,不同他们。母妃于江陵张家且算有恩,他们必会相携。我知你与溆儿感情好,他若起事,你是不会坐视不理的。届时粮草,就靠洵儿了。”

    朱常溆心惊,他不知道这个想法在郑梦境心里盘旋了多久。若此事能成,他与朱常洵相隔江西一省,两厢左右夹击攻下江西之后,便是连成一片,上可直攻入京,下可占据两广,若能蚕食紧邻的江苏浙江两地,更可与京城成南北割据之势。

    而且能啃下来的都是国库税赋大省,一旦切断水路,京城无粮无钱,很难抵挡得住。

    “那五皇弟呢?”朱常溆试探地问道,“母妃打算让他上何处就藩?”

    朱常洵的心里有很不好的感觉,他压低了声音,“母妃是打算让治儿留在北边儿为质吗?如果三个皇子都在南边,难保有心人看出端倪来。”

    郑梦境缓缓地说道,“你们父皇的意思是,建造的船厂就挂武清伯府的名头,也好讨慈圣太后娘娘高兴。到时溆儿就藩,我便请奏削岁禄,赐下船厂作为补偿,然后再请封洵儿的藩地。武清伯府未必乐意,但娘娘定会允准。你们两个定下来,娘娘就能明白皇长子在后宫已无对手,不过是个可有可无的东西,她松松手就能换来更大的机会,何乐不为呢。”

    “治儿呢?”朱常溆追问。其实他更想问的是注定会留在京城的母亲和皇姐。

    郑梦境低头拨弄着自己的指甲,“若事成,咱们都能活下来。若不成,你们割地为王也罢,坐船出海避祸也罢,不要再管我们了。”她直直地望着两个儿子,“上旬,尼堪外兰已被努|尔哈赤斩首。女真已起,我度此人心不小,他日难保举旗南下。”

    “你们看皇太子那模样,像是北夷的对手吗?”郑梦境苦笑,“不管我是因你们起事被杀,还是……自缢,都一样的。”

    郑梦境正色道:“只一条,我只对你们提一个要求。绝对不能在你们父皇还在的时候动手。父子相残有违人伦,你们也对不起这些年来他待你们的好。”

    兄弟俩振袖,齐齐跪拜在郑梦境的脚边。

    “去吧。我今日已将所有的盘算都同你们说了。后头的事,就看你们自己的了。趁着还没就藩,赶紧想清楚日后的路。”

    朱常溆和朱常洵垂首告退,离开正殿。

    郑梦境将那张纸重新放回抽屉锁好,枯坐在梳妆台前,久久不语。

    每一步,她都细细想过,算过。但事态从最初,发展至今,已有了太多的变故,她已经不知道究竟是好,还是坏。

    刘带金等两位皇子从屋里出来后,又在外头站了一会儿才进去。她进殿的时候,发现郑梦境已经在榻上歪着睡过去了。抱来薄被盖上,皇贵妃发髻中隐现的白发不容忽视。

    娘娘老得越发快了。

    两兄弟回到朱常溆的屋子,两两相对。许久,朱常洵轻轻问道:“哥哥,想好了吗?”

    朱常溆点头,“许胜,不许败。”

    朱常洵握紧了拳头,在腿上重重地砸了一下。

    “若真决定起事,不可不通武艺。”朱常溆一边思索着,一边道,“我的腿不好,怕是难以上马行兵。洵儿,我们明日一起奏请父皇,以习六艺为由,让父皇允你习武。”

    “善。”

    朱常溆微微一笑,“我知你不爱读书,可行军打仗不可不通兵书。”

    “哥哥且安心,我明白的。”朱常洵正色道,“方才母妃提到了北夷的女真、蒙古,若哥哥登上大顶,且有的与他们一战。”

    “洵儿愿为哥哥手中利剑。”

    朱常溆揽着他的脖子,额头贴额头,“洵儿,你我同为朱家子弟。起事非为一己私利,只为大明社稷。”朱常洵浅笑,“哥哥,我知道。”

    兄弟俩相视一笑,笑声渐渐越来越响,从屋中传至屋外。

    朱轩姝从外面经过,听见他们二人的笑声,奇道:“今日可是出了什么好事儿?怎么溆儿同洵儿这般高兴?”

    都人垂首,“奴婢也不知道。”

    朱轩姝驻足想了想,一笑,而后牵着朱常治离开此处。比起两个弟弟,她对母亲的身体越发担心。

    与此同时,宁夏镇的战事正激烈展开。

    哱拜倚仗宁夏的地理优势,获得河套蒙古诸部的支持,将明军压得死死的。

    三月二十九日,哱拜之子哱云带著力兔对久攻不下的平虏展开更猛烈的攻击。萧如薰于南关设下伏兵,与其对战佯败后,退回南关。哱云趁势追击,被南关伏兵所围。萧如薰一箭将其射死于马下。著力兔见势不好,赶忙回转出塞,一路掠劫粮道,声称要进犯花马池。

    四月二十一日,叛军李承恩与刘东阳自延渠掠大明粮车两百余。魏学曾急招众人商议后,决定从大同将麻贵调来宁夏。麻贵为回人,麾下之兵多为苍头军——与哱拜一样,都是养的私兵。这些私兵比起卫所之兵和募兵而言受到的待遇和训练要好得多,战斗力也更强。

    哱拜为报子仇,向蒙古部族借河套五百骑兵,急行至平虏,将整个城都围了起来,铁了心要以萧如薰的人头为哱云祭奠。正好赶到的麻贵点三百精锐,操小路赶到,将哱拜击退,解了平虏之围。

    因萧如薰和麻贵两次小胜,给了明军信心。平虏解围后,明军势起,一连收复四十七座城堡。只宁夏镇还与河套诸部遥遥相应,固若金汤,一时竟难以攻下。

    三边总督魏学曾与诸人商议后,决定奏请萧如薰代替总兵董一奎,麻贵接替李贲的副总兵。旨意很快就下来了。麻贵即刻领兵攻打宁夏。

    眼看兵败如山的哱拜不甘心就此罢手,于四月二十九日夜围住宁夏镇的庆王府,决意以庆王世子为质。庆王妃方氏见宁夏镇妇女受辱,生恐自己也遭不幸,将世子交给乳母后,拔剑自刎身亡。乳母将世子藏于土窖内,在府中的井边盖上世子的外袍痛哭不已,佯装世子跳井而亡。哱拜搜寻不见,信以为真,领兵劫掠王府金帛后离开。

    自此,宁夏的战事陷入了胶着的状态。

    而另一边,朝鲜王李昖从平壤逃到了与朝鲜与大明朝边境的义州,遣使向宗主国大明朝求援。

    第一个收到消息的是内阁。大学士们看着手中的求援国书,怎么都不愿相信。

    “朝鲜全国八道已尽入倭之手?”刚刚回乡探母病销假回来的王锡爵狐疑地反复看着国书。这封国书并不是寻常朝鲜国向大明上疏的特用纸,上面的字迹十分潦草,的确很像是非常之时的模样。

    但朝鲜全国如今只余平安道以北的义州,几近被吃下全国,实在是难以置信。朝鲜国的兵力什么时候弱成了这样?!连一个月都撑不了?!

    王家屏也觉得有些不对劲,“会不会……朝鲜国与倭联手,假败真降,为诱我朝入国,而后助倭入境?”

    王家屏想的并不是没有可能,江浙一带时常有倭寇犯境掠夺财物百姓,狼子野心可见一斑。

    张位是个谨慎人,他没有说话,而是问面色凝重的申时行,“汝默,你怎么看?”

    申时行想了片刻,“此事瞒是不能瞒的,先报于陛下,明日朝会再行定夺。”

    五位大学士同时请见天子,朱翊钧正在为宁夏胶着了一月的战况焦头烂额,听闻朝鲜受倭侵掠,第一反应竟是和王家屏一样的念头。

    大学士们相视苦笑,“臣等觉得,此事留待明日朝会再行定夺,陛下以为如何?”

    “可。”

    身在义州的李昖心急如焚,不断地派出身边仅有的几个臣子,一次次地向大明朝求援。

    使臣到了京城后,见求援的国书递交上去后迟迟没有反应,也是心焦。李昖最后实在无法,将丰臣秀吉威胁朝鲜借道的书信都送去了京城,还是没能彻底打消大明朝的疑虑。

    事情就像宁夏的战况一样,也陷入了胶着之中。

    史宾这日休沐归家,家中僮仆告知,有一外来口音极重的人已连续五天上门,今日正在屋内等着。他心中犹疑,并不立刻见人,而是绕道抄手游廊,从花窗去看是谁。

    正堂中是一个朝鲜国打扮的男子,正在屋内坐立不安地翘首望着外面。随他一道来的,还有一名朝鲜少女。少女用外衣盖着头发和身子,看不大清容貌,时不时地和那男子用朝鲜国的语言交谈着。

    史宾微微一笑,没想到竟然求到自己这头来了。

    知道不是什么危险的人,史宾就重新回到门口,假装刚刚回到家中,径直去了正堂。

    那男子见史宾终于回来了,赶忙从堂内走出,疾步走到院中向史宾拱手。“史公公。”他的汉语讲的不算十分流利,朝鲜口音很重。

    史宾举手示意,“今日你来的目的,我知道。”

    男子脸上露出欣喜的表情,“那公公可愿向大明天子进言,出兵助我国君复国?”他见史宾面色淡然,似不心动,咬咬牙,将最后的底牌抛出来,“若大明出兵,我国君愿内附大明。”

    史宾摇头,“此乃国之重事,岂是我一内监可以妄言的。阁下若有心,不妨前往几位尚书大人处求助。”说罢就挥了挥手,让僮仆送客。

    男子望着史宾的背影,跺跺脚,用朝鲜话向廊下站着的少女喊了几声。少女应了一声,怯怯地走到史宾的面前,用非常不熟练的大明妇人礼仪向史宾行礼。“公公。”

    史宾不经意地瞥了她一眼,收回了目光,心怦怦跳着。

    太像了。

    男子一直在旁观察着史宾的表情,见他稍动,心知有戏。他一把将少女推入史宾的怀中,腆着脸强笑道:“公公,此乃小人特意挑选的女子,完璧无瑕,还望公公笑纳。”

    朝上已经为了是否出兵援助朝鲜复国吵成了一片。史宾心里其实并不愿趟这次的浑水。他又看了那少女一眼,“我尽力而为吧。你且回去等消息。”

    男子欣喜若狂,连连称谢。又将少女拉至一旁用朝鲜话叮嘱一番。

    史宾道:“将这女子也带回去吧。我用不着。”

    男子愣住了。少女听不懂大明的官话,连连拉着男子问史宾说的什么。男子拉着她,向史宾磕了个头,“那公公答应的事?”

    “回去等消息吧。”史宾不再逗留,信步走向内堂。

    少女被拉出史家后,才反应过来,欣喜若狂,拉着男子不断叽叽喳喳地说着什么。

    史宾将身影藏在门后,透过门缝看他二人远去。

    假的,他不稀罕要。

    乾清宫中,朱翊钧看着摆在面前的那副据称是朝鲜国君李昖的画像,不确定地问兵部尚书石星,“画中之人,确是朝鲜国君无误?”

    石星点头,指着身旁一人,“此人曾前往朝鲜,见过朝鲜国君,陛下可试问。”说完,退后一步。

    朱翊钧打量着面前站着的人,身上穿着看起来并不差,好像是个商贾。只是有些贼眉鼠眼的,看着叫人信不过。“你真的见过李昖?”

    那人突然听见朱翊钧问话,一下子腿软跪在地上,连连磕头,“回、回陛下,草民时常前往朝鲜经商,采办些人参等物,因量大,曾与朝鲜国君有过一面之缘。”

    朱翊钧让陈矩把画交给那人,“你再仔细看看,上面那人,真的是李昖?”

    那人接过已经看了无数次的画,再次一寸寸地细看,“草民确定是。”

    朱翊钧点点头,“下去吧。”

    等人退下,朱翊钧问石星,“石卿是怎么想的?”

    石星拱手道:“臣以为,倭图朝鲜,实在大明。若此次不出兵,怕是等倭人在朝鲜站稳脚跟后,就能从义州直取辽东。陛下,不得不防。”

    朱翊钧点了点桌子,“你为兵部尚书,掌兵事。如今若出兵援朝,有几分胜意?”

    这个问题石星早就想过了,“陛下,倭人举全国之力,出兵十万,海陆同击。臣以为,此战可胜,只是非一年,难以攻下。”

    “如今宁夏尚陷于哱拜之乱,麻贵、李如松悉数前往宁夏。若出兵朝鲜,石卿以为何人能为帅?”

    大明朝人多,却有兵无将,这是最头疼的事。

    石星是主战的,他在面见朱翊钧之前,就将所有的事儿都想过。毕竟要出兵,不仅得说服朱翊钧,还得要内阁点头。

    “陛下,臣以为可先遣宽甸堡副总兵都指挥佟养正渡江,于义州附近探听消息,摸清倭人确是发兵十万,还是虚报兵数。太仓库尚有余力,粮草一事倒是不甚急。为今之计,当速速结束宁夏之乱,调集诸兵前往。”

    朱翊钧点点头,“陈矩,诏内阁大学士过来商议出兵朝鲜一事。”

    陈矩拱手领谕而去。

    片刻后,五位大学士至。赵志皋倒是主和的,并不赞同出兵朝鲜。但经商讨后,的确觉得朝鲜为大明篱笆,若拒绝出兵不仅失了泱泱大国的风范,也有失仁义。

    商讨之后,最后还是定了下来。

    大明决定出兵助朝鲜复国的消息顷刻间就在后宫传遍了。

    郑梦境急急地派人出宫招郑国泰入宫来。郑国泰午膳都没用就跑了进来。见了兄长,她就问道:“哥哥,沈惟敬找着了没有?”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