关灯
护眼
字体:

第六十七章:腐朽的清廷

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

nbsp;而冯子材抗法的时候是1885年,当年抗法战争胜利之后,清廷直接下令冯子材解散部队,一支解散了十年的部队在征召起来参战,战斗力其实也早已没有了。

    因为缺钱,所以冯子材临时征召起来的军队也与其他军队有很大的不同,在清朝,军服一般都是大红色,或者绿色等看起来就很霸气的颜色,而冯子材临时征召起来的军队却被称之为白衣军。

    每人的衣服都是用白布制成,因为便宜,加上没钱,所以也就只能凑活了。

    枪械也是没有,朝廷下令让他到了两江再去领,但最终冯子材在走到两江的时候,被张之洞给扣了下来,名义是两江防御空虚,日军有可能会从两江登陆,南北夹击,试图彻底打垮清朝。

    然后呢,冯子材与张之洞便对着地图看了看,最终选定了一个地点,那里地势险要,一旦失守,日军将会大量的登陆,两江则不保,所以决定在哪里搭建炮台。

    可是当负责搭建炮台的军官拉着大炮走到地方的时候却傻眼了,眼前满满的全都是陆地,哪里有海?又对着地图看了看,再三确定就是这里,最后才发现,他们拿着的是康熙年间的地图,那里本来是海,但是经过了几百年之后,海水退去,这里成为了陆地。

    由此便可得出两个结论,第一,冯子材绝不会轻易的退去,即便他手下的军队缺乏训练,也肯定是要不死不休。第二,清廷早就已经无力继续打下去了,就像当年跟日本求和一样,只要能够拖下去,日本必然会战败。

    但这种理论放在清廷身上却是失败的,即便是拖下去,也不可能战胜日本。

    当年更是丑态百出,什么藤甲兵,传说三国时期藤甲兵曾让诸葛亮头疼不已,然后朝堂上那群人便觉得,连诸葛亮都觉得头疼,日本人也该头疼了吧?

    还有就是寻找关宁铁骑后代,当时因为有关宁铁骑守在山海关,所以清军一直入不了关,一直打了好些年,什么当年关宁铁骑让清军很头疼,现在的日本人也让清军很头疼,不如就让他们两个区碰碰面,或许负负得正,这仗就打赢了呢?

    还有就是当年的清军统帅吴大澂,此人本是一介书生,唯一跟军事沾点边的便是早年跟随过左宗棠训练过士兵,当时虽刘坤一打算出关作战,但刘坤一退了,死活不敢去,然后就把这位给推了上去。

    结果这位更是做出了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,什么劝降书,豪言壮志的要求日军投降,又是什么设立免死战牌,不想死的见了免死战牌就赶紧跪下。

    然后又传闻日军有防弹衣,所以刀枪不入,他们也要制作防弹衣,而制造防弹衣的方法却是将十张牛皮纸糊在一起就行了。

    结果是跟日军打了三仗,三仗加在一起日军阵亡人数也没超过十人,反观吴大澂的几十营兵力,早已溃散的找不到东西南北。

    这些都是前例,就拿现在来说,攻下临沂,张野甚至都觉得这里的清军都要比当年的那些勇敢一些,至少自己是开了这么多炮之后才把他们给吓走的。

    可面对见过大场面的冯子材老将军的话,估计这一招也不会奏效了,虽然防守无压力,但张野也不想跟他们拼个鱼死网破。

    此时张野倒是希望来的清军越多越好,但统军的人要是软柿子,几炮下去就能把他们给吓走的那种。

    淮安距离临沂有一百多公里左右,若是快的话,部队只需要三两天即可赶到,慢的话也不出一周。

    部队因为需要护送百姓,所以速度自然不可能太快,到沂蒙山里一来一回差不多也要一周左右的时间,所以张野才会命令他们必须在天亮之前回来。

    这里马上就要变成战场了,哪能让百姓继续呆在这里?那岂不是让他们送死来了?

    而且到了沂蒙山第一任务便是招募新兵,然后尽快的训练。趁着清军战斗力还不行,自己这边加紧点速度,尽可能在袁世凯成军之前干掉他,为以后扫清障碍,免得夜长梦多。

    虽然现在也有这个能力,但双方距离却太远,张野没有能力率众跑到天津去干掉袁世凯,所以必须要加紧扩军。

    冯子材,老将军,虽然深的百姓爱戴,将士们的信任,但到了张野这里,也只能接受失败。

    将军虽然是越老越有经验,可现代化战争打的并不是经验,而是想法,战术,然后积累新战法的经验,在与之比拼经验方面。

    不过张野的心里多多少少还是有些不愿看到这一幕的,毕竟冯子材也是位老将,对华夏民族也做出了不小的贡献,张野也不想在冯子材的晚年给他画上一记败笔。
上一页目录下一章

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

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

下载APP
终身免费阅读

添加到主屏幕

请点击,然后点击“添加到主屏幕”